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【写材料用典】止者,所当止之地,即至善之所在也【完整版】,供大家参考。
【例文】'止者,所当止之地,即至善之所在也。知之,则志有定向。“知止,守住道德底线,不越法纪红线,便可以筑牢反腐的围墙。观看警示教育片可以发现,那些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说得最多的就是'悔不当初“。这些人在刚走上领导岗位,面对群众进行廉政宣誓时也曾信誓旦旦,表示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干部。然而在公与私、义与利、是与非面前,他们迷失了自我,在诱惑和利益面前不知止,最终跌入违法犯罪的深渊。(解放军报《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》)
【典故】出自明代朱熹《大学章句》,止者,所当止之地,即至善之所在也。知之,则志有定向。静,谓心不妄动。安,谓所处而安。
【释义】意思是,知道要达到什么目标,立坚定的志向。
【赏析】知止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,守住道德底线,不越法律红线,便可以筑牢成功的围堰。知止的关键在于清醒,意念清醒才能克制私欲、从不逾矩,志向清晰才会志之所驱、不受干扰。上进、知止、守正,代表着人生的起点、拐点和支点,起点要高,拐点要慎,支点要牢,三者互为砥柱,互为护佑,一环环紧扣起来,人生画卷展现的才...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